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及本科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能改变现状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
建立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承控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建立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正式签署了产学研合长期战略合作。
经过近几年的合作研发,我司产品取得了一项项关于智能环境监测、各种数据采集及传输通讯设备的重要技术突破,该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环境监测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性能指标,成果被国内外相关业主及总包方的高度认可,获得了专业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应用。
通过深入合作,承控环境科技与中国计量大学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探索了一种新型的技术研发模式。
一系列的合作研发项目不仅提升了中国计量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还为我司产品带来了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开展更多的技术研发项目,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多样化的模式和经验。
“高校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合作是一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喜悦、兴奋,又有点压力,这是承控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勇先生最近的心情写照。
时间回到2021年,作为一家智能环境监测设备产销及项目综合服务的高新技术型企业,承控环境科技历经多次优化升级后,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然而这也给企业带来“幸福的烦恼”:因需要满足不同现场工况要求,符合安装条件和数据的稳定性,需要不断调整产品外观结构、监测精度和储备新技术,但企业研发人手少,有点力不从心。
2022年10月,事情有了转机,中国计量大学的博士导师杨导带领专家团队主动找上了门。原来,计量和通讯是中国计量大学的两大主导科研方向,不少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遇见科研难题,企业和高校之间急需一座“桥梁”。
2022年10月,承控环境科技与中国计量大学达成协议,依托其计量和通讯学院的科研能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计量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团队日夜攻关,仅用4个月时间,一项项产品难题就得到了解决。从传感器到改进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再到整个闭环的优化,最终取得了环境监测项目应用中的业主和总包们的高度好评。
经过已获得成果结论,现承控环境科技与中国计量大学达成以下战略合作: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首先,搭建的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科学研究。
其次,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
首先,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一)推进科研合作
(二)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